为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嘉定区全面开展“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对农村养老存在的“老”“远”“散”“弱”等问题,嘉定区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围绕需求精准供给、整合资源多元参与、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提升。
一、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农村养老保障机制
完善制度体系。2013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配套制定了“养老服务发展扶持意见”,并在2020年修订了“扶持意见实施细则”,同时分别就示范睦邻点、老年人助餐、智慧养老等制定专门文件,不断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加强财力保障。在全市首创养老服务统筹金制度,今年按照130元/人/年的标准,统筹区级养老服务资金达3000万元,由区、镇两级根据老年人口按比例分担,统筹用于扶持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和护理人员激励,有效缩小地区间养老服务水平差异,为养老服务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聚焦赋能升级,丰富农村养老优质供给
鼓励村办养老机构。嘉定区是上海市村办养老机构的发源地,早在2000年马陆镇樊家村就创办了全日制的托老所,2006年升级改造为怡龄敬老院,成为全市第一家村办养老机构,入住对象主要是本村的老年人,这种“不离乡土、不离乡音”的养老方式深受村民欢迎。村级集体经济举办养老机构,在嘉定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现有村办养老机构7家2240床,村办长者照护之家6家241床,村级养老床位超过区床位总量四分之一。
推进机构品质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养老机构通过内部设置、邻近整合设置医疗机构和签订医疗服务协议的方式,实现与医疗资源的“无缝链接”。另一方面,持续开展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放心养老食堂”创建、薄弱机构改造,护理员持证率超过95%,有效保障机构住养环境和服务品质。强化机构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建立“互联网+监管”平台,以监管促提质。今年嘉定质量监测成绩从全市第三上升至第二。
三、坚持因地制宜,实现农村养老均衡可及
提供“出门不出村”综合养老服务。打造出门不出村的“家门口”综合养老服务模式,提供覆盖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助餐、日托、全托等“一站式、阶梯式服务”,现已建成3家并投入使用。同时,深入推进“中央厨房+分餐点”配餐模式,全区12个街镇中央厨房全覆盖,供餐能力近8000客。有序开展社区食堂建设,积极打造“我嘉餐厅”社区食堂品牌。制定既补供方又补需方的扶持政策,促使助餐服务更加可持续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已实现村居全覆盖,日供餐量超过4100客。
提供多元服务保障老年人原居安养。一方面,大力发展示范睦邻点。作为社区睦邻点的发源地,全区睦邻点已超过400个。为推进示范睦邻点创建,区层面明确建设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已创建示范型睦邻点104个。另一方面,全面开展智慧养老服务。依托为老服务平台和智慧养老热线,在全区开展“e嘉乐”智慧养老项目,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一键呼叫”等菜单式服务,现已覆盖全区4万多老人。此外,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开展非正式照料支持项目,提升家庭养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