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冬至期间,嘉定全区各殡葬服务单位(含7家经营性公墓、殡仪馆、常青公墓)共接待祭扫市民33.13万人次,祭扫车辆6.92万辆,落葬7488穴,其中7家经营性公墓共接待市民31.56万人次,祭扫车辆6.63万辆,落葬7216穴。2020年12月19日至21日三天,全区共接待祭扫市民18.71万人次,祭扫车辆3.76万辆,落葬4817穴,其中7家经营性公墓共接待市民17.58万人次,祭扫车辆3.55万辆,落葬 4611穴。
一、扛责在肩,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祭扫工作
制定完善冬至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部门协作和属地管理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召开2020年冬至工作会议,统筹部署祭扫接待工作重点和任务要求。2020年12月19日、20日、21日,市公安局交警总队长邢培毅,嘉定区委常委、副区长傅俊,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黄恩伟,区公安分局政委邰根祖,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志坚先后至清明(冬至)工作指挥部,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掌握全区清明祭扫动态,督促各街镇、各职能部门、各殡葬服务单位全力保障冬至祭扫工作。全区各殡葬服务单位均实行24小时值守和祭扫数据实时报送机制,保障信息联动畅通。
二、全力以赴,落实举措,安全保障祭扫活动
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提前储备充足的防护物资,科学设置进出通道,完善体温监测、应急隔离等设施设备,落实好员工健康监测、场所清洁消毒等基本防控措施。祭扫期间,对祭扫人员严格执行佩戴口罩、体温测量、查验健康码,高峰日三天查验预约码等措施,并在入口处及服务台配置部分口罩,为忘记携带口罩的市民提供便利。
强化祭扫安全保障措施。全覆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突出墓园进出通道、室内祭扫场所、停车场、老墓区等重要区域,全面查找火灾、拥挤踩踏、意外受伤等方面的风险点,及时查漏补缺。细化火源管控、人群疏导、医疗急救等各类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切实做到有备无患。祭扫高峰日全面实行安全承载力管理,在高峰时实行限流措施,加强现场引导,防止人群聚集。
三、主动发声,贴心服务,做细为民服务各项工作
加强冬至祭扫政策宣传报道。积极协调“上海嘉定”等新媒体加大祭扫信息的公开报道力度,及时将政策广泛告知,争取市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殡葬服务单位主动通过自有渠道,如微信公众号、服务热线、短信等,将服务信息提前告知客户,引导其加强防护、错峰祭扫。
妥善处理各类投诉。高度重视冬至祭扫的各类投诉建议。冬至期间,收到关于“无法进行网上预约”“预约人数限制”“短驳车”“祭扫携带锡箔等祭品”等相关问题投诉件26件,通过主动沟通,及时和市民群众做好政策解读和解释工作,努力化解矛盾纠纷。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高度重视部分老年群体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网上预约的情况。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并行,对不会使用网络的老年人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服务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在落实好预约系统实行“一带四”规则基础上,对于没有他人帮助进行网络预约的老年人,提供电话预约服务;对于直接来园的老年群体,安排专职安保人员或志愿者做好现场身份登记;对于没有智能机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机的祭扫群众,由志愿者协助申领健康码,尽力满足市民群众的祭扫需求。
四、多措并举,移风易俗,推行殡葬文明新风尚
创新祭扫移风易俗。大力宣传厚养薄葬、居家怀念等殡葬新风尚,继续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集体祭扫等便民服务。冬至期间,全区7家经营性公墓共完成集体祭扫5次,累计开展代客祭扫服务1240次,市民通过电脑端、手机端开展网络祭扫5383次。
全面推行无烟祭扫。各公墓采取提前告知、现场劝导、“鲜花换锡箔”等措施,改变传统祭扫习惯。冬至祭扫高峰日三天,全区7家经营性公墓累计用鲜花换取锡箔、黄纸1727份,其中白鹤憩园通过前移“鲜花换锡箔”点至停车场,祭扫完毕后返还锡箔等祭品的方式主动作为,鲜花换取锡箔、黄纸1243份,鲜花换锡箔率近100%,有力有效推进全面无烟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