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2021年嘉定区清明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4-09 信息来源:上海嘉定 点击数:

清明期间(3月27日—4月5日共10天),嘉定全区各殡葬服务单位(含7家经营性公墓、殡仪馆、常青公墓)共接待祭扫市民89.59万人,祭扫车辆16.69万辆,落葬2840穴,其中7家经营性公墓共接待市民84.29万人,祭扫车辆15.51万辆,落葬2614穴。3月27、28日,4月3、4、5日5个祭扫高峰日,全区共接待祭扫市民66.40万人次,祭扫车辆12.56万辆,落葬2488穴,其中7经营性公墓共接待市民62.17万人,祭扫车辆11.53万辆,落葬2275穴。

组织保障到位,统筹谋划“精雕细琢”。正确研判认识今年的祭扫服务保障工作,以确保精准防控与满足群众祭扫需求的有机结合为工作目标,科学精准制定清明工作预约方案,完善清明工作实施方案。从3月13日起全面启动祭扫服务保障工作,较往年提前两周,确保准备工作有序到位。3月15日,召开嘉定区2021年清明工作会议,统筹部署祭扫接待和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和任务要求。清明祭扫高峰期间,区委常委、副区长傅俊、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黄恩伟在区城运中心和公安现场安保指挥部连线指挥,并赴部分墓园视察指导清明祭扫接待工作。

责任落实到位,安全保障“精耕细作”。认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各殡葬服务单位严格做好自我防护,提前开展员工健康监测,储备充足防疫物资,完善体温监测、应急隔离等必要防护设备,定时开展环境消毒。加强服务对象管理,落实体温测量、查验健康码,提醒祭扫市民佩戴口罩,保持一定社交距离。为确保市民安全乘车,参照公交车要求进一步完善轨交短驳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定时车辆、短驳站点消毒、短驳车工作人员测温后佩戴口罩上岗,落实志愿者提醒乘客规范佩戴口罩乘车。加强祭扫安全管理。科学安排警力、强化消防指导检查、加强运力调控、加大执法力度,派驻医务人员及120急救车,保障群众人身安全。清明高峰期间全区共安排警力3600余人次,消防车辆45车次,急救车辆27车次。各殡葬服务单位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完善火源管控、人群疏导等措施。全面实行安全承载力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祭扫场所及周边人车流监测预警和交通疏导。

技术支持到位,信息化护航“精准发力”。持续优化预约祭扫服务。延续去年冬至“延长周期、错峰引导、高峰预约”做法,在3月27、28日,4月3、4、5日5个祭扫高峰日实行预约祭扫。通过提前制定网络预约预案,拓展带宽,多次对网络预约系统进行检测、压测,杜绝了高峰期预约系统拥堵问题。清明期间,我区各殡葬服务单位高峰日预约数共计70.36万人次。同时,通过科学设定预约额度,将整个高峰期的客流平摊至5天,将每天的客流分散至6个时段,防止了客流短时集聚,实现了预约系统的分流效果。建立健全视频会议系统。为进一步提高祭扫接待高峰期间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结合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一网通管”要求,建设联接市清明节工作指挥部及全区殡葬服务单位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互交式电视会议、实时现场数据传输、人流量数据展示等。祭扫高峰期间,区值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城运中心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监测连线指挥,督促落实各项保障工作。

落实举措到位,服务赋能“精益求精”。继续推出三项便民服务措施,持续保持和优化网络祭扫、代客祭扫、集体祭扫三项便民服务,疏堵结合,满足群众不同祭扫需求。清明期间,全区各殡葬服务单位累计开展代客祭扫服务1258次,市民通过电脑端、手机端开展网络祭扫4300次;优化为老便民服务,推出电话预约、绿色通道等线下服务措施,解决老年群体不会使用智能设备预约祭扫等问题。继续提供轨交短驳服务,通过增设短驳班次、加强志愿者客流引导和现场疏导等措施,确保扫墓客流平稳有序。清明期间,共计短驳运行3200车次 ,组织140余名民政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进驻轨交站点、墓园,短驳车累计服务祭扫市民12.5万人。

宣传引导到位,文明殡葬“精心推进”。继续全面推行无烟祭扫。各公墓采取提前告知、现场劝导、“鲜花换锡箔”等措施,改变传统祭扫习惯,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尚,不断推进殡葬移风易俗。清明期间,全区7家经营性公墓“鲜花换锡箔”活动共置换锡箔4300余份,“鲜花换锡箔”唤出清明新风俗。开展清明文化系列活动。各殡葬服务单位推陈出新,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传统节庆文化,倡导文明祭祀、绿色殡葬理念。松鹤墓园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书心语·忆祖恩·祈祝福·享文明”书写心愿卡片、“辛丑年(牛年)·清明感恩”征文活动、第十七届生态集体安葬仪式等,让清明节真正“清明”起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