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街镇新闻

解决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 “流动办事厅”让群众少跑腿

发布时间:2018-09-21

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读卡器、一台高拍仪、一台打印机,一字排开,早早等在新成路街道的新成村居(村)民们人头攒动,等着街道“流动办事厅”正式上马办公。这是9月7日,新成路街道“流动办事厅”启动现场的情景,当天接待受理业务量和咨询量共计52人次。

从今年开始,新成路街道启动“流动办事厅”,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让辖区市民和企业白领定期定点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办理7大条线13项29条社区事务,再也不用跑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排长队了。

今年初,街道启动大调研大走访以来,不少参与街道蹲点换位体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发现,到社区事务中心办理社区事务的居民一般都是“老弱病残幼”,出行需求最好控制在步行15分钟内。带着问题,街道社区事务中心深入街道各村居委、居民家庭,一方面向社区群众宣传中心事务内容、办事流程,另一方面探讨延伸服务进社区计划。在认真梳理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中心打破固有的社区事务受理窗口服务模式,探索社区事务流动办事厅服务模式,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

目前,中心从全市通办的167项业务中梳理出了受理业务量较大的、能当场办结的7大条线13项大类29项个人事务,如申领新版社保卡、申请长期护理保险、居民医保登记、更换就医记录册等,在流动办事厅可直接受理办结。

流动办事厅启动分众个性服务。因为流动办事厅局限性,“流动办事厅”服务分场次分对象。目前,中心根据服务人群,梳理了各年龄段相对应的业务内容及民生政策,制作了以老、中、青、妇女、儿童五类人群为主的服务菜单,方便社区居民“对单下菜”。为了确保社区居民及时了解针对性强的民生政策,中心还由业务骨干牵头,成立外宣课题小组,利用小区电子显示屏、宣传栏、讲课等形式,细分群体,向社区居民宣传民生政策。

流动办事厅实行定时定点预约制。流动办事厅充分发挥了社区事务“店小二”精神,今后将每月定时定点轮流在辖区12个社区居村委社区事务办理服务,启动社区事务“外卖”模式。针对辖区内80岁以上老人及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流动办事厅启动预约“上门服务”。只要一个电话或一个网上预约,受理中心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业务的办事操作流程,为有困难的社区居民送上便捷、优质的亲民服务。

目前,流动办事厅第一站来到了距离受理中心最远的新成村,针对新成村最远、老年人居多的现状,中心定制了“外卖业务”菜单,让新成村村民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回零距离的温情服务。今后,中心将进一步扩大辐射面,扩充事务内容,扩大受益人群,推行“流动办事厅”运作,真正让信息、服务多走路,让居民少奔波,更好地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实现质的飞跃。


分享到: